熱門文章
哪一種運動才能真正對抗肌少症?
發表時間:2021-02-13

Photo by Sriyoga....

想做斜槓青年,先拿回人生選擇權
發表時間:2018-06-22

自從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瑪希....

不是你不夠好,是他人得寸進尺,讓你失去界限

發表時間:2021-04-29 點閱:3848
Responsive image

Photo by Eunice Stahl on Unsplash

很多人都會疑惑,為什麼總有人敢「軟土深掘」呢?難道那些人不會不好意思?不懂得克制嗎?

關於這樣的問題,我們可以這樣理解:
 
一、如果那樣的人懂得人我關係要有界線,要能尊重,就不會做出「軟土深掘」的行為。

二、若老是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很能給予、很能付出的人(無論是時間、體力、財力、心力、勞力),為什麼他不跟你要?既然你沒有明確說不行或不能,而且好像永遠可以提供似的,他自然就會一直要。
 
除非你讓他知道,你沒東西可以給了,已經見底了,再繼續討繼續求也沒了,那他才會知道一直巴著你,是什麼都得不到的。

那麼,這樣說來就有一個更深一層的問題——會不會是你不想讓他覺得你沒有、你不給,所以才讓他一直覺得你是一個好人、善良的人、樂於助人的人?

你心中想拿好人卡?還是大善人匾額?是不是很需要一種被肯定「你人很好」、「你好善良」、「真是太無私了」的稱讚?

很多人都會立刻否認自己想當好人或大善人,覺得自己只是習慣避免衝突、害怕衝突。

但你看,習慣避免衝突的人是你,又不是對方,既然你不想衝突,對方自然不會感受到衝突,反而感受到你的和順和配合,那麼他又為什麼應該要知道有所克制?

自己的界限要自己練習守護,不能老期待別人能有自知之明懂得自己的分寸。你做不到的事,就直接明確表達,總好過拉扯和不停試探,也可省下彼此周旋的時間。

如果你發現有人就是老向你討要、要你給援助或是資源,而不向其他人試試,那麼,你就需要留意一個問題:為什麼非你不可?

 
害怕別人跟過去的你一樣受傷
 
 
你一定明白,我們都害怕被拒絕。假如你在過往曾經因為被拒絕而感到受傷,無論是自尊受傷、自我價值受傷,或是自我認同受傷,只要那傷未痊癒,還在你內心潰爛發炎,不停作痛,你就會投射到別人的身上,害怕別人也會因為被拒而承受像你過去一樣的重傷。

你害怕對方受傷,也恐懼自己成了讓別人受傷的人,因此你立刻就會「內疚」,於是,要自己棄械投降,自願當一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,這樣你就不會讓別人受傷,你就不會成了劊子手,不會如當初拒絕你的人一樣,那樣的可惡和冷酷。當然,你也就不會被自己的「內疚感」折磨與傷害了。

你害怕別人受傷,因為你想起自己以前受傷時的無助及可憐,所以你想像不到別人即使被拒絕了,也可以想到辦法或是去學習怎麼解決問題。

你想不到這些,因為你已經被困住了,所以你分不清楚現在向你提出要求的人,和以前遭遇被拒絕的你,其實不是同一個人。過去的你和眼前的他,早已經影像重疊到分不清誰是誰。

你需要重新釐清,眼前的人不是過去的你;現在的你,也不是以前被拒絕而感到好受傷的你。界線的釐清之一,就是不要把明明是不同的兩個人,硬要想成同一個人,結果用同一人的概念,去除人的獨特性和差異性,過度類推,不願意細細思量和清楚分辨當中的不同。

其實,這種不願意想清楚、看明白情勢和局面,一股腦地用一種自動化又衝動的「內疚」方式因應,那是來自心底的焦慮。確實在處理那些糾結不清的拉扯過程,會很不舒服,很不愉快,若還因此勾起過往那些不舒服的人際互動經驗,不論是曾經被拒絕的羞恥和難堪,或是想起過往那些無情、那樣糟糕惡劣的人,這些和潛意識負面情緒經驗黏著的反應,就像是內在有一個強力席捲的黑洞,要將自己吸進不知名的暗黑漩渦,非常可怕。

如果,你因為過往的傷痛或被拒絕的失落,封存了這些負面經歷,再把這些經歷投射到另一個人身上,把對方想成當年的自己,把自己想成過去讓你受傷的那些人,那你終究會把所有時空混成一團,讓自己的選擇和決定變得困難無比。你已不是在就當下的現實情況、真實能力,去思考自己的選擇及拒絕的權利,反而是把現在的時空投射出好多過去的影像、過去的遭遇。

如此,你是無法有現實感地去評估自己真正能做的選擇是什麼,而被一種內心不知名的情結和情緒拉扯、困住。

你可能誤以為是你過去不夠好,才會被拒絕、被排除,才會經歷到失落和傷痛,這些傷心的記憶和經歷,讓你為了證明自己夠好,而不斷地答應他人、應允他人,即使他人已經得寸進尺,對你沒有任何體恤和尊重,你也停不下來。

任何停不下來的衝動,那一股動力大多來自情結,不然就是創傷的陰影。

為了防止創傷再發生,為了避免接觸到傷痛的情緒感受,我們使盡全力,就是要迴避有可能再遭遇不測的機率。而最大的迴避,就是為了迴避再被視為不夠好、不重要,而任意被排除、被拋棄。

但,你要知道,你的存在原本就是值得重視,原本就有你屬於的價值。你不需要為每個人的需求而存在,也不需要透過別人的滿足,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夠好。

如果,你願意從內在開始認同自己的存在,優先重視自己的價值,不總習慣質疑自己是「壞的」,你就會有機會好好告訴自己,你的好不需要建立在別人的濫用上,你可以放自己自由;自由選擇、自由決定、自由行動,也自由真誠地做你自己就好。


►本文摘錄自《立下界限: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, 找回平靜, 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